0 COMMENTS

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进入“心时代” 恩施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FFR检测

通讯员舒翼 柳州

近日,恩施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压力微导管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检测,对患者冠脉病变行功能学评价,精准监测冠脉血流状态,指导冠脉支架植入。

这名61岁的男性患者分别于去年4月、6月在恩施市中心医院确诊冠心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极高危级高血压。此次因胸痛3个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狭窄,程度约80%;右冠近段见节段性狭窄病变,程度约60%;远段可见节段性狭窄病变,程度约80%。“这么多重度狭窄病变,是否都需要植入支架?是凭以往的经验予以治疗还是有更好的选择?”科主任余淼及心内科介入团队反复研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意后,提出为其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指导患者植入支架的手术方案。

经过压力微导管FFR检查,测得患者前降支FFR值为0.83,右冠远段FFR值为0.79,中段则为0.9。一般认为,FFR值≥0.8为阴性,意味着该冠脉狭窄处不会引起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缺血,可不植入支架。因此,介入团队最终决定对患者右冠远段病变处进行PCI治疗,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一项有创功能学评价指标,对冠心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压力微导管技术与传统压力导丝进行血流储备分数测量相比操作更加安全,对患者血管内壁的损伤几率更小,而且可以改善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的长期预后。医院引进该项技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更加精准,可为患者减少或避免心脏支架植入。”余淼说。

以往,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们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而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能评价)却不得而知,且这些图像形态学的方法并不能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变,还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导致需要治疗的病变没有处理或过度处理不需治疗的病变。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被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作为Ⅰ类A级推荐。经过长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FFR已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对指导临界病变、多支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余淼介绍,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开展,在最大程度符合患者生理状态的前提下,既使患者得到有效、充分的治疗,也为患者及社会减轻了医疗负担,标志着该院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功能学评价的高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